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赌博网站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部署要求,提升旅游从业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和讲解能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旅实践同频共振、相互赋能,实现思想引领与业务提升“双丰收”。6月16日至20日,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动,举办全省旅游从业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着力推动全省旅游从业人员同心同向同行,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思想淬魂:理论学习+情感共鸣,凝聚共识“同心”
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赌博网站的重要思想作为培训主要内容,采取专题辅导、案例交流、金牌论坛、现场教学、分组研讨……在内容丰富、紧凑有序的培训中,系统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结合四川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厚重史实,引导学员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华文明特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明确新时代旅游从业人员的使命担当,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激发情感认同。
强能砺兵:理论+实践+互动,锻造尖兵“同向”
培训班鲜明实践导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扣旅游从业人员最紧迫的专业培训需求,全面解读国家“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及四川省配套的“六项行动”等政策,开展学习研讨和务实交流,着力提升学员将共同体理念有机融入旅游解说、线路设计、服务互动中的能力。强化沉浸式、场景化教学,组织学员到四川博物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等场所,从古蜀文物出发,实地观摩专家结合实物进行“共同体视角”下的深度解读与示范讲解,帮助大家理解“何以四川”“何以中国”。邀请重点景区、特色村镇优秀讲解员和金牌讲解员、优秀导游代表,分享经验、剖析案例、现场示范,并组织互动研讨,解疑释惑,学习如何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故事。围绕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在促进“三交”中的价值与路径,分组研讨如何设计融入共同体理念的解说词,学习如何挖掘景点、文物、非遗、民俗背后的中华民族共有共享文化符号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经过学习,学员们明白了这次培训的分量与真正用意——大家不仅仅是来学习经验的,更关键的,是要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走过的弯路、迸发的创意都拿出来,在探讨交流中提升素养。
转化增效:机制+示范+辐射,引领行业“同行”
培训重点不仅在于“学懂”,更在于“会用”。要求参训学员返岗后担任“种子教员”,真正讲出来、用起来,通过内部培训、经验分享会、编写新解说词等方式,将新理念、新方法、新视角融入实际工作,将学习成果辐射至更多同事,赋予旅游更为规范的服务体验、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更为深刻的价值引领,培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景区、精品线路和金牌讲解员。进一步推动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民委委员单位协调机制优势,整合宣传、文旅、教育、文物等多方资源,协同推进旅游促“三交”计划和“六项行动”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