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管理格局,夯实规范化管理根基。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配齐18个镇(街道)民宗干部1名,村(社区)联络员314人,实现全区70处宗教活动场所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制定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制度10项,将宗教政策法规和“五好”场所建设指标提炼为民主管理、活动管理等10组简易口诀,形成易记、易懂、易行的管理指南,确保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有据可依;开展民宗大讲堂政策法规培训,加强民宗干部业务培训,推动2名民宗干部取得行政执法证,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
二是强化安全管理,筑牢规范化管理防线。建立“一寺一册”档案,摸清场所常住人员、理清活动开展情况、盘清建筑产权属性,动态掌握场所基本情况;根据场所实际情况,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逃生流程图等,实现一表一图一流程上墙率100%;强化排查整治,联合消防、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检查2次,整改隐患21处,落实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
三是强化作用发挥,厚植规范化管理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太极、十二段锦、健康素斋等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实践活动3次,累计惠及300余人次;引导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困难家庭、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捐款捐物,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慈爱雁江·四教同行”等活动4场;打造市、区级“五好”示范场所24处,并在场所内设置展板、宣传栏等,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