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围绕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核心需求,以“全覆盖、强技能、保安全”为目标,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目前,培训已覆盖全市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参训人员实操合格率达100%,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施策,破解培训“痛点”。针对不同宗教活动场所特点精准设计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贴合实际需求。古建筑场所侧重消防安全与文物保护,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开展“灭火器使用、初期火灾扑救”实操演练14场;人员密集场所聚焦应急疏散与人员管控,专项培训“一分钟应急响应”流程;场所管理人员则强化安全制度建设与责任落实,发放《安全手册》500余册,推动“安全守法”意识入脑入心。同时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图片+视频”形式,播放安全短视频23条、讲解安全隐患分析图24幅,让参训人员直观掌握风险点查找、隐患排查及问题整改方法。
严督实考,确保培训“实效”。建立“考核+督查”双重保障机制,切实杜绝培训“走过场”。每场培训后,通过“40%理论测试+60%实操考核”检验学习效果,依据考核与督查结果,累计帮助场所整改线路老化、防汛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23处,发出《整改提示函》3份,推动问题及时解决。此外,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融入培训全过程,引导宗教团体树立“安全护寺、慈悲济世”“平安聚会、服务社会”理念,促进安全理念与教义教规深度融合,让安全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成效凸显,织密安全“防线”。系统培训推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持续优化。场所安全制度完善度从65%提升至100%,管理人员应急响应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内,成功处置房屋漏水等隐患5起,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以此为基础推动建立“培训+隐患整改”闭环机制,打造专业师资库,并探索“团体互学互鉴”模式,为持续巩固宗教领域安全稳定局面提供长效支撑,进一步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