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政课阵地建设。一是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定期深入高校及中小学讲授思政课。二是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初中七至八年级每周2课时,九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各年级每周6课时(含地方课程2课时)任务。三是分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三个阶段,多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化思政课资源开发。一是编印《爱国•守法•感恩》10套16万册,深度挖掘并有效吸收融入甘孜元素,打造具有甘孜区域辨识度的校本课程与教学案例。二是制作42个红色故事短视频,将民族优秀文化元素融入认同教育。三是创建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等6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校园内打造“石榴角”“同心室”等实体空间,结合宣传栏、广播站等载体,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氛围。
强化思政课研究指导。一是常态化开展小初高思政学科(含心理健康)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与展评,依托“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和州级课题申报,组织实施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同时策划开展一批有主题、覆盖面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研活动。二是深化校地协同,支持教研机构与西南交大、四川大学、甘孜职业学院共建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甘孜实践内涵。三是建立思政教育跨区域协作机制,通过东西扶贫协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优师帮培计划等教育对口支援行动,组织沿海和内地优秀教师赴甘孜州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帮扶,推动涉藏地区思政教育深度变革。
强化思政课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双选”、公招、特岗、定向培养和安置等渠道补充思政教师103名,全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总量达1747人。二是通过集体备课、示范授课、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质量。三是实施思政教学骨干培育工程,遴选培养州级思政骨干教师30名,先后建立州级思政名师工作室4个,组织思政教师专项能力提升培训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