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金口河区将城市建设作为展现文明的窗口和凝聚民族情感的纽带,以系统性规划、多元化筹资、项目化攻坚和创新型管护为抓手,通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科学规划,擘画民族团结美好蓝图。结合区域实际,制定《金口河区“四公一农”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投入1.2亿元,新(改)建8个公园、公厕14座、公交车站台28个,公共停车场22个(含非机动车停车区10个),新增机动车位895个,非机动车位400个,升级农贸市场9个,科学优化设施布局,系统解决城区公共设施短板。规划过程中,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表达,展现中华民族共有的视觉形象和元素,让城市建设更显文化品质、更具人文底蕴。
挂图作战,彰显团结协作民族精神。成立专项工作组,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工作机制,将任务细化至各单位,动态跟踪建设进展。截至目前,14个项目已竣工投用,包括新建公园2个、城市驿站1个、公厕1座(新建及改建)、公交站台点(改建)7个、公共停车场1个(新建机动车停车位)、机动车停车场2个(改建),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场4个,引入生鲜超市2家。此外,还有12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保障各族群众享受公共服务成果,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效管护,夯实团结进步发展根基。突出县城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环境友好性、生活宜居性,强化山、水、文、城联系,打造融文入城、融城入景、景城一体的小凉山彝区公园城市。明确各方职责,创新构建“政府+企业+社区”协同管护机制,政府强化监管,项目竣工即移交,企业专业运营,委托园林服务公司维护城市公园;综合执法局环卫所、区级国有企业分别负责农贸市场、停车场管护;社区组织居民参与监督的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格局,让各民族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团结奋斗,更快协同发展,不断传递出民族团结的温情。